查看原文
其他

新增528例,累计近1.5万 | 新加坡被检测客工确诊率高达50%!

新加坡眼 2020-10-15
  |关注“新加坡眼”,输入“9”获得生活黄页信息|

截至今天(4月28日)中午12时,新加坡新增528例新冠病毒确诊病例,累计确诊14951例。新增病例多数是住在客工宿舍的工作准证持有者,8人是本地公民和永久居民。卫生部将在今晚公布确诊病例详情。

让我们先来回顾下昨天的疫情情况,昨天新加坡新增799例确诊,累计达14423例。


昨天新加坡新增2例死亡病例,累计死亡人数为14人。两名死者分别是:4月8日确诊的第1595号病例(82岁新加坡籍男子),和4月20日确诊的第9682号病例(81岁新加坡籍男子)。他们生前都患有其他疾病,因并发症去世。

另外,新加坡有35人病愈出院,累计出院人数为1095人。有20人在加护病房。

昨天新增病例中,有18例属于社区感染病例,其中14人是公民和永久居民,4人是工作证件持有者。另,有17人是不住宿舍的WP。

住在大型集体宿舍的客工确诊昨增764例。

针对目前网传新加坡确诊数据减少,是因为检测量降低的说法,在昨天的记者会上,新加坡卫生部长进行反驳。他说新加坡的检测量是在不断增加中的。


卫生部公布最新数据,当局每天检测接近3000名客工(包括无症状患者),目前已有2万1000名客工接受检测,相当于住在宿舍的每15名客工中,就有1人已接受检测

截至昨天中午,新加坡已有1万2183名客工确诊,被检测客工群体确诊率超过50%


随着疫情发展,新加坡的新冠病毒检测效率有所提升,已从之前(4月初)每日检测2900次,增加至目前的每日8000次


根据新加坡卫生部信息,新加坡每10万人中,有2100人接受了新冠病毒检测。而美国每10万人的检测率为1600人,英国每10万人的检测率为1000人。

比起其他大家熟知的进行大规模检测的国家,如韩国(每90人检测1名),新加坡的检测率也更高。


接下来,新加坡将会持续提升检测能力的同时,进行更广泛的检测。目前最重要的是检测所有搬出宿舍和继续在必要行业上班的客工,减少病毒在社区内的传播。

同时,也将检测住在工厂改建客工宿舍中的人,和住在高传染率宿舍的人。

(大批医护人员进驻客工宿舍)

但是,颜金勇也指出,无法一次性对所有客工宿舍内的全部客工进行检测,所以现在需要尽快分开健康与出现症状的客工,只要客工身体不舒服或是出现症状,当局会立即将其隔离。


除客工以外,当局将开始为必要行业的工作者定期检测。包括了疗养院工作人员、搬离宿舍的客工、医护人员、前线工作人员等。这是为了确保提供服务的人们健康,同时保护社区内的安全。

抗炎小组组长黄循财表示,多检测能够让当局找出更多隐藏病例。黄循财也强调检测是对抗病毒的关键,且有助于及早发现病例及避免形成新感染群。


为此,当局也会探索新科技,除了采用一般的聚合酶链式(PCR)检测法之外,也会考虑尝试即时检测法(point-of-care testing)。黄循财表示,这是为了扩大新加坡检测能力,有助于新加坡重启和恢复经济。

(检测样本)

但是黄循财也强调,检测结果呈阴性未必代表没被感染,这有可能是病毒还在潜伏期。所以,切断病毒传播关键还是要大家履行新加坡的抗疫措施,不能完全依靠病毒检测。

(以上照片图源:NUHS)

至于很多人关心的,为什么不把住客工宿舍以外的工作准证持有者,纳入社区传播确诊病例之中?

黄循财解释,由于这些人是从事建筑行业,对于他们政府已经采取了另外的措施,包括要求他们履行居家通知、当局监督等。而公民和永久居民在新加坡多数都有亲人,为此当局必须分开监督传播情况,加强接触者追踪

(图源:黄循财脸书)

颜金勇也表示,新加坡之所以延长“断路器”措施一个月,是因为在社区内对类似流感的疾病进行随机抽样检测,发现一些无关联新冠病例,这意味着社区内隐藏着大量未被发现的病例。

贸工部长陈振声上周四接受《彭博社》访问时也表示,虽然现在新加坡确诊数字有下降趋势,但当局依然需要谨慎监督,为了应对任何突如其来的感染群。

淡马锡控股总裁、新加坡总理夫人何晶今天转发一篇《英国没有囤足够的防护用具》时评论,没有人会囤积新冠拭子检测试剂,且UTMs 或VTMs溶液保质期非常短,又需要冷藏,因此导致检测试剂的全球短缺。


但她也指出,如果实在得不到 UTMs 或 VTMs,可以使用磷酸盐缓冲液(PBS)来检测。目前新加坡医院已经测试且验证了磷酸盐缓冲液可以有效应用。

(图源:Atlantis Bioscience 网站)

何晶还提到,许多团队也为新加坡提供全球短缺的拭子。运用3D打印技术制造的拭子,已经在前几周投入使用。新加坡许多3D打印公司已经准备好随时提供服务,且当局已经与他们协商关于打印拭子的数量、价格和时段。

相关阅读:


欲了解更多相关新闻,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Read more


— END —
欢迎关注新加坡眼®

独立视角|平实报道|深度评论


Modified on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